更多我們:

「阿里巴巴集團」崛起的 6大關鍵抉擇

 

「阿里巴巴集團」崛起的 6大關鍵抉擇

戴著四方黑框眼鏡,高瘦身材,淺色襯衫風度翩翩,語調清晰而溫和,長相稱得上「帥」。這是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給人的第一印象。

這位在阿里巴巴主席馬雲身邊長達16年的台灣人,一路見證阿里巴巴的飛躍成長,卻始終低調,從未接受台灣媒體訪問。

直到最近,他首度破冰,兩次跟《遠見》記者深談。一次在台北文華東方酒店、一次在香港銅鑼灣阿里巴巴香港總部,總計3小時專訪,蔡崇信破除所有坊間傳說,親自「正言」自己加入阿里巴巴的原因、三次最重要的增資,以及到美國上市的經過。

但從頭到尾,「不要太強調我個人!」採訪前和採訪後,蔡崇信一再反覆訴求。

台灣出生、13歲前在台灣上學的他,是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。縱深阿里巴巴16年,這家中國市值最高的網路公司,能如此成功,這位台灣人確實貢獻巨大。沒有人會否認,阿里巴巴的每個關鍵時刻,都有他的參與。

《遠見》獨家取得蔡崇信第一手深度訪談,剖析他所參與的阿里巴巴關鍵時刻。從公司尚未成立,到募資、選投資伙伴、上市、國際化過程,每一個關鍵時刻有哪些啟示,可給未來新創團隊參考?

 

第一堂課:創業,最需要熱情

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時,連公司都還沒註冊。他竟下定決心,放棄高薪從零做起,看上的就是創始團隊的激情與真誠。可見創業初期的熱情是最重要的。

 

第二堂課:向錢說不,是智慧

 對新創公司而言,能獲得一位「投資之神」青睞已屬難得,更何況是高金額投資,但蔡崇信卻勇於對一位強人說不。因為他深信,融資是公司發展必須,但必須守住創始人的主導權。

 

第三堂課:敢讓利,才夠力

蔡崇信認為,這一役最大的一堂課是,免費力量大。給商家讓利,讓淘寶在不到四年超越當時龍頭。這是一場中國電子商務中最殘酷的戰爭,電商平台不停拿出看家本領,才能抓住用戶那顆善變的心。

 

第四堂課:併購者不宜太強勢

整合雅虎中國給蔡崇信的啟發,就是併購一家公司後,在整合雙方人馬的過程中,收購方不能很強勢。最好是在被整合的公司裡面找到一位領導者,由他來進行整合。

 

第五堂課:業務方向更勝股價

香港上市五年,阿里巴巴學到的經驗是資本市場其實經常不理性。但無法迴避的是,當股票在外流通時,員工的心情會受股價影響。也因此,阿里巴巴到美國上市,蔡崇信希望與員工溝通的,不是股價為何好或不好,而是討論業務方向是什麼,不要一天到晚看股價。

 

第六堂課:打造「eWTO」

 美國上市以後,阿里巴巴的國際化路線更清晰了。

未來的20年,阿里巴巴希望能服務20億消費者,在中國服務的用戶數是3.8億人,十年後可能成長至6億~8億,另外10餘億人哪裡來呢?就必須是中國以外的消費者。

阿里希望打造一個「eWTO」的平台,讓全球貿易在這個平台上暢行無阻,讓巴西人到瑞典買東西,也可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進行。

 

 

文章轉自:遠見雜誌
撰文/邱莉燕
Facebook Comments

Categories:職場競爭力


admin